《国立戏剧专科学校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3,仅供参考
国立戏剧专科学校,原名“国立戏剧学校”,又称“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”,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戏剧专科学校,成立于1935年秋,直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。校址位于南京市鼓楼东南角的双龙巷,曾设在古妙相庵的所在地内的曾国荃祠堂。余上沅被教育部聘为剧校校长。妙相庵环境及房舍设施甚好,又邻近原两江师范学堂(后国立中央大学旧址),校址即定在“暨南学堂”(今广东暨南大学前身)内。南京的校址现已无存。该校是中国当时的戏剧最高学府,为中国戏剧教育的开创者。现已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该校疏散长沙、转迁重庆,于1938年底(一说1939年春)迁往四川省江安县城,并于1940年夏奉命改为“国立戏剧专科学校”,隶属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。在江安县城办校6年后,于1945年夏复迁重庆,抗战胜利后,学校迁回南京原址复课。1949年后,剧专与原华北大学艺校、东北鲁艺学院合并组成中央戏剧学院。著名导演谢晋1947年在此攻读导演专业。
国立剧专在著名戏剧教育家余上沅教授任校长期间,以“研究戏剧艺术,培养戏剧人才”为办学宗旨。剧专重视教学质量,重视聘请戏剧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名家任课,更重视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。先后在该校担任教务主任及各科、部主任的有应云卫、陈治策、曹禺、应尚能、杨村彬等。先后来校任教和讲学的教师主要有田汉、马彦祥、宗白华、吴梅、赵元任、徐悲鸿、梅兰芳、程砚秋、陈白尘、叶圣陶、焦菊隐、吴祖光、张骏祥、黄佐临、金韵之(丹尼)、洪深、马彦祥、阎哲吾等一批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在此任教,为播撒中国戏剧艺术的种子而辛勤耕耘。学校办学14年中,曾4度更易学制,由2年、3年、5年、直至“三、二”制(即3年高职科,2年专科)。学校录取初中毕业及具有相当文化程度、热爱话剧艺术、稍有舞台经验或具有特殊艺术才能者入学。并曾办过3期“短期夜班”,培养业余戏剧人员。在办学14年中,培养戏剧人才1000余名,为中国戏剧影视业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精英,如著名导演谢晋、凌子风、陈怀凯,大剧作家王生善、任德耀、曹兮,著名演员项坤、温锡莹、张雁、夏天、胡浩、张瑞芳、冀淑平、金淑芝、王永梭等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